目錄

澳基因編輯技術獲突破

【本報坎培拉訊】15年前,阿泰德博士與杜德納教授一同研發出顛覆性的CRISPR技術,該技術如今已廣泛應用於從拯救生命的療法到基因編輯的各個領域。

該技術現在已經不僅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鐮狀細胞性貧血、肌肉萎縮症和癌症,還試圖通過它改變食物的基因特性,如消除堅果過敏、降低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減少奶牛甲烷排放等。

不過,CRISPR存在局限性,如不受控制的脫靶編輯的風險和高昂的治療費用,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倫理問題也日益凸顯。

現在,阿泰德博士與悉尼大學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名為seekRNA的全新基因編輯新技術,更為靈活、精確,能在一個系統中同時完成基因的剪切和粘貼,大大降低了脫靶突變的幾率。

seekRNA不僅具有更高的特異性,而且其小巧的包裝可能使基因療法更易於傳遞到細胞中,並有望顯著降低治療成本。

事實上,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倫理挑戰。他們需要在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道德性。杜德納教授強調,對人類基因進行可遺傳的編輯需要謹慎行事,避免濫用這一技術。

杜德納教授對2018年中國科學家He Jiankui在兩名嬰兒身上使用CRISPR技術的事件表示強烈擔憂,這一事件也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關註和爭議。雖然He Jiankui的行為隨後被譴責並受到法律製裁,但這一事件無疑給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杜德納說,在胚胎、卵子或精子中進行基因編輯,就會產生遺傳性變化,並傳遞給後代。這個問題代表可能使用CRISPR的方式會會造成更多的不平等。

另外,在尋求更先進基因編輯工具的同時,其可能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影響也需要被關註。只有在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道德性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發揮其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巨大潛力。(美麟)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