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王春生代總領事接受本報專訪

近日,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王春生代總領事接受了本報的書面專訪,就中國國家總理李強訪澳及一些其他問題回答了讀者關切。

問題一:能否總結一下李強總理此次訪澳的意義和成果?

答:應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邀請,李強總理於6月15日至18日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時隔7年再次訪澳,適逢習近平主席成功對澳進行國事訪問和中澳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對兩國關系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訪澳期間,李強總理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舉行中澳總理年度會晤,共同發表了聯合成果聲明,重申堅持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定位,鞏固中澳關系改善發展勢頭,一致同意保持各層級交往,深化經貿合作,加強多邊協作,增進人文交流,發展成熟、穩定、建設性的雙邊關系。兩國總理還共同見證了雙方簽署教育與研究、氣候變化、戰略經濟對話、自貿協定實施、文化交流等領域一系列合作文件,為雙方合作註入了新動能。

澳方對此訪高度重視,阿爾巴尼斯總理兩度撰文積極評價澳中關系和李強總理此訪,強調訪問重大意義及對華合作重要性,認為高層對話對澳中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發展至關重要,澳中關系已經恢復並重獲生機,雙方在貿易、教育、氣候變化、清潔能源、供應鏈等重要領域的進一步合作可以使兩國和兩國人民獲益良多。澳反對黨領袖達頓表示,支持澳中關系發展,樂見中國發展繁榮並將中國視為夥伴。外長黃英賢表示,李強總理此訪是雙邊關系朝著積極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回顧10年來中澳關系發展,雖然經歷過波折,但互利仍然是本質,合作仍然是主流,共贏仍然是成果。互利共贏既是中澳關系發展的歷史經驗,也是中澳關系未來發展的努力方向。當前形勢下,中國與新州合作也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中國駐悉尼總領館願同新州方面一道努力,落實兩國總理會晤重要成果,為打造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作出貢獻。

問題二:關於此次李強總理訪澳宣布的免簽和新的簽證安排,有無具體細節透露?

答:此次李強總理訪澳的一大成果,就是中方宣布將澳大利亞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澳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的,可免簽入境。歡迎更多澳民眾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中國行,領略中國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親身感受真實的中國。

此外,根據中國和澳大利亞關於互為對方商務、旅遊、探親人員頒發五年多次簽證的安排,中澳兩國自6月21日起互為對方國家符合條件的商務、旅遊、探親人員頒發有效期最長為5年、可多次入境、每次停留不超過90日的簽證。 

除了實行上述簽證便利化政策,中方還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便利外籍人員在華旅遊和生活。中方願同澳方一道努力,繼續提升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

問題三:悉尼是中國遊客的熱門選擇,隨著新簽證政策的推出,中國駐悉尼總領館和中國城市間有無進一步的推廣和合作計劃,有無推出一些人員往來交流安排?

答:中國曾是澳入境遊客人員和消費額最大的客源國。2019年,中國赴澳遊客達140萬人次。截至今年3月,中國赴澳遊客數量已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的一半以上。悉尼是中國遊客赴澳旅遊的第一大目的城市,到訪澳大利亞的遊客中一半以上選擇悉尼作為旅遊目的地。相信隨著新簽證政策推出,悉尼與中國之間的人員往來會更加頻繁。

悉尼與中國各個省市之間的地方交往非常密切,僅今年上半年就有上海、北京、張家界等多個城市的代表團來悉尼訪問交流並進行文化旅遊推介。悉尼、布萊克敦等市代表團也對中國進行了友好訪問。中國與新州已建立了近50對友好省州、市鎮關系,雙方在友城關系框架下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為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領館積極鼓勵中國各省市與新州市鎮互訪交流,支持雙方結好、開展城市推介等,並願為此提供必要協助。

問題四:關於中澳間航班安排,悉尼和中國城市間有無更多直航航線安排?

答:中澳兩國路途遙遠,航空運輸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多年來,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航空公司開設運營多條航線,在中澳之間架起了一座座便捷高效的空中走廊,為兩國人民往來提供便利。目前,中國和悉尼之間航班數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悉尼機場也重現了疫情前緊張繁忙的景象。

《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中明確表示,歡迎兩國直航航班數量增加,帶動更多學生、遊客、商務人士互訪。兩國近期也為便利人員往來實施了一系列新舉措。我相信,這些舉措都將進一步促進中澳兩國經貿合作和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鼓勵和支持中澳兩國客、貨運航空企業,按照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恢復或開通中澳航線,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把中澳之間的空中走廊建設得更加便捷高效、舒適安全。

問題五:新州特別是悉尼是中國留學生重要目的地,能否介紹在新州的中國留學生情況?

答:長期以來,中國與新州在教育領域有著廣泛且深入的互動與合作。據統計,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新州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截至2024年3月,在新州各類教育機構中註冊的中國留學人員人數約為7.9萬人,約占在澳國際學生總數的28%,其中約有6.2萬人在公立大學或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就讀。中國在澳留學生規模現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新州教育資源豐富,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等高校匯聚了全球領先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是赴澳學習的中國學生的首選目的地。根據澳聯邦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在澳就讀的18萬中國留學人員中約44%的學生選擇了新州。

訪澳期間,李強總理與澳阿爾巴尼斯總理見證簽署了關於教育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強調要拓展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以擴大中澳之間人員往來規模。相信隨著中澳關系進一步改善發展,兩國教育交流合作將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問題六:新能源合作是李強總理訪問的一個重要議題,現在有無推動兩國新能源企業合作的一些舉措和安排?

答:李強總理訪澳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就包括重啟中澳雙邊氣候變化和能源對話、年內在澳舉辦第八次中澳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等。這凸顯了兩國政府對新能源合作的高度重視。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當前全球綠色產能嚴重不足。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4500萬輛,是2023年銷量的3倍多。光伏新增裝機需求量理論上還要再增長10倍。為應對氣候變化、中澳政府都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並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兩國企業加大在太陽能、風能、氫能、鋰電池、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投入。中澳綠色發展戰略一致,開展合作有堅實基礎。中國新能源產業是可以填補世界“綠色缺口”的先進產能。據測算,中國未來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等領域的市場增量規模每年可達10萬億元。

近年來,中澳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彰顯了中澳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品在澳市場上受到歡迎,不僅為澳民眾提供了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也為澳實現2030年減排目標作出了貢獻。同時,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也極大帶動了澳礦產出口。澳2022至2023財年鋰礦出口額達210億澳元,其中98%銷往中國。正如李強總理在參觀天齊鋰業奎納納氫氧化鋰公司所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產業有技術積累,澳大利亞在鋰等關鍵礦產方面有豐富資源,雙方可以發揮互補優勢、挖掘各自潛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打造有競爭力的新能源領域產業鏈供應鏈。

中澳經濟優勢互補,是天然的合作夥伴。兩國新能源產業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中方期待同澳政府、企業等各界一道努力,進一步深化拓展有關領域合作,為雙方經濟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不斷貢獻新的力量。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