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江河頌”大型歌舞詩詞文藝晚會 去週日晚在Chatswood 隆重登場

【本報悉尼訊】由澳大利亞北京商會與陽光演藝機構聯合主辦,悉尼藍花舞蹈團、Rhodes多元文化社協辦,悉尼華人藝術家協會監制出品的《江河頌》大型歌舞詩晚會,於去週日(9號晚),在悉尼車士活Chatswood Concourse 劇場隆重首演。現場觀眾座無虛席,節目內容精彩紛呈,演出形式新穎別致,觀眾掌聲連綿不斷。

身在美麗澳洲,情系錦繡中華,著名藝術家,原廣東話劇院院長李仁義為“江河頌”晚會題字。今年恰逢中國龍年。長江黃河是守護中華大地上的兩條巨龍,數千年的歷史,孕育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主創團隊希望在龍年,用歌舞詩的形式頌唱長江黃河,表達自己對故鄉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福。

在海外組織這樣一場高水平的文藝演出十分不易。從演員選拔,排練安排,資金籌措,技術配套,宣傳推廣等都需要多方面通力配合及付出。為此,“江河頌”組委會特請國家一級演員,原廣東話劇院李仁義院長擔任藝術總顧問;邀請聲樂教育家、星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作曲家李文華老師擔任音樂編輯;由曾擔任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天下為公》的編導徐東先生擔任導演。悉尼華人藝術家協會蘇清會長擔任執行導演。陽光演藝機構創始人,悉尼華人歌手彭炎女士擔任統籌。北京商會會長韓靜女士組織籌辦。整場晚會聚集了多個知名藝術團隊,演職員近200人,演出陣容強大,氣勢恢宏。整場晚會分為上半場“長江贊”,下半場“黃河頌”兩個樂章。自去年9月籌備至今,所有演職員為晚會付出了大量心血。

晚會由一群天真可愛的華裔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背誦唐詩開始,在氣勢恢宏的混聲大合唱《長江之歌》歌聲中展開。除了大合唱,還編配了朗誦和舞蹈,讓觀眾感受到了長江奔騰的江水,翻滾的浪花,磅礡的氣勢和生命的力量。

晚會特別在長江篇和黃河篇各編排了一個中國非文化遺產節目。長江篇的《船工號子》讓大家仿佛回到從前纖夫、纖婦們歷經開船、扳船、穿激流、踏險灘,同時看盡高峽雲天的豪邁氣魄。導演巧妙地將《船工號子》和《纖夫的愛》組合一起,更好地體現了勤勞的船工們對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追求。

長江源,隨冰川融化,涓涓溪水潺潺而下,彙聚成河。悉尼紫薇藝術團演繹的藏族傳統舞蹈《天浴》讓觀眾感受到涓涓溪流中蘊含的美與純淨。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陽光演藝機構的尚佩生、林平、低音王演繹的三重唱《江河萬古流》以及由悉尼蘭花舞蹈團演繹的《左手指月》,讓觀眾感受到華夏兒女敢於指天攬月的豪邁氣魄。

“我家有萬裡長城,我家有長江黃河,我家的地方很大很大,我家兄弟姐妹很多很多……”陽光演藝女聲組合演繹的《我家在中國》唱出我們身為華夏兒女的自豪。久居海外更能明白文化傳承的意義。由葉虹、阮虹艷帶來的配樂詩朗誦《文化傳承》,諄諄細語直擊心靈,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華夏文化需要我們炎黃子孫世代傳承。

Sydney iDance Studio的孩子們,身著京劇花旦戲服,裝扮俏皮可愛,為我們帶來極具民族韻味的舞蹈《粉墨春秋》。

下半場“黃河頌”在氣勢磅礡的混聲大合唱《黃河黃》聲中再次拉開帷幕。《黃河黃》原本是女聲獨唱歌曲,後經聲樂教育家、星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李文華改編成大合唱,由符耀尹領唱,Rhodes多元文化合唱團演唱。

《生命的河》是一首描述追尋與希望,充滿著對生命的渴求之情的大愛之歌。空靈的歌聲雖哀傷卻又不失生命的頑強,悉尼蘭花舞蹈團的傾情演繹令人動容。

黃河篇裡觀眾欣賞到了另一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蒙古族舞蹈頂碗舞《祝福》。該節目由ANNIE DANCE STUDIO學校的小朋友為大家傾情演繹。這個舞蹈是安妮校長幼時跳過的舞蹈,她把這支舞蹈帶到悉尼並且傳承給她的學員們。他們的表演也再次詮釋了《江河頌》的傳承主題。

呂忠堂老師朗誦的《思念》,由導演徐東創作,ANNIE DANCE STUDIO學校的校長安妮校長編舞。動情的朗誦,優美的舞姿,使觀眾的思念情懷油然而生,仿佛把我們帶回家鄉,帶回母親身旁。

本場演出的獨唱節目《黃河岸邊是我家》、《故鄉的目光》、《綠葉對根的情意》分別由悉尼歌手彭炎、王欣、高婷婷演唱,她們的聲音細膩委婉,如余音繞梁,令人回味。

晚會在歡快的《今夜無眠》旋律中徐徐落下帷幕,觀眾熱烈的掌聲是對“江河頌”主創和演職員辛苦十個月辛苦付出的最好肯定。很多觀眾表示,“江河頌”是悉尼文藝舞台不可多見的一道亮麗風景,希望今後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到這樣的既接地氣,又頗具藝術觀賞性,內容形式構思獨到的文藝演出。

小朋友們向嘉賓及演出者送花致意。

小朋友們的精彩演出。

艷麗的服裝配著悅耳歌聲演出。

氣勢磅礡的表演。

群舞。

大合唱。

舞蹈配合朗頌。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