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評級機構料香港最終回復平衡預算

【本報訊】近兩年本港賣地收入急跌,政府開徵新稅遇上不少社會阻力,財政司長陳茂波月初將財政平衡時間從2025/26年度推遲至需時「數年」,外界關注香港政府信用評級,會否因自身財政問題被下調。惟三大國際評級機構表示,已對政府扭轉赤字時間較當初預期為遲有所預期,仍看好最後可回復平衡預算,其中標普和惠譽認為,本港財政緩衝仍然強勁,考慮經濟表現、外部融資能力等因素,延遲達標時間不太可能令本港信用評級被下調。

惠譽和穆迪近年兩次下調本港評級至第四高,惠譽目前展望為「穩定」,惠譽亞太區主權評級董事徐晶表示,該行預期2023/24年度赤字與GDP比率達到3.7%,高於政府去年2月預算的1.8%,但低於2022/23年度的4.3%。他們基本預期2024/25年度赤字將緩慢地收窄,雖然政府預期未能在2025/26年度回復平衡,但不太可能對目前評級有即時壓力。

疫情期間政府推出消費券、工資補貼等措施,緩解新冠肺炎衝擊,徐晶表示,雖然本港近年因此花費大量財政儲備,不過本港有龐大的財政緩衡,據該行估計,與政府財政相關債務低於GDP的15%,是關鍵的信用優勢。另外,《基本法》規定政府財政預算應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相信政府會在現經濟周期後,尋求回復平衡預算。

至於穆迪,去年12月將香港評級展望,跟隨內地下調至「負面」,該行回覆查詢時表示,財政司長預期較遲達到財政平衡,與他們的預期一致,不過他們據以往經驗,政府將維持保守的財政政策,最終可以達到財政平衡,保持基本的財政優勢。

另一評級機構,標普目前給予香港第二高評級「AA+」,評級「穩定」,為三大行中最高。該行亞太區評級行業首席陳錦榮指出,去年3月更新評級時,已經預期政府財赤將持續至2026/27財政年度,而即使屆時財赤較他們預期更大而且為時更長,也不太可能導致評級下調,因為政府擁有大量財政儲備,也有能力實施開源節流措施,以緩衝財赤影響。

對於本港稅基較窄,早前社會討論開徵新稅項如資本增值稅,遇上不少阻力。陳錦榮表示,若香港公共財政結構性弱化,開徵新稅和發債因素從信用角度上會變得更為重要。他認為目前本港財政指標仍相當強勁,不過若有更強烈理由相信本財政年度所見的趨勢會持續地惡化,則或會對目前評級有影響。

穆迪則提及,香港稅基狹窄、社會因素相關結構性開支,如應付人口老化和改善低收入階層住屋,和內地經濟長期放緩,是政府回復預算平衡的主要風險。

分享 / Share :

Breaking News

Related news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